全球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速推进,使工控用多层板作为核心组件持续受到产业界关注。然而,2022至2023年间,该市场经历了显著波动——全球市场规模从50亿元收缩至40亿元,同比下滑达20%。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三大因素的叠加影响:一是全球性通胀压力迫使欧美等主要消费市场推迟设备投资,企业资本支出趋于保守;二是产业链经历了深度库存调整,尤其在工业机器人、自动化产线等领域,订单周期明显延长;三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节奏低于预期,导致短期需求疲软。 全球市场规模与下滑原因深度剖析 市场收缩的结构性因素值得深入探究。从下游应用看,工业自动化作为工控板最大应用领域,其投资波动对多层板需求形成直接冲击。2023年,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成本上升压力,自动化升级项目延期或分阶段实施成为常态。同时,工控板供应链上游的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价格波动,进一步压缩了中游制造商的利润空间,抑制了产能扩张意愿。 此外,区域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。尽管欧美等成熟市场出现阶段性下滑,但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仍展现出较强韧性,且预计未来几年将以高增速领跑全球。这种反差凸显了全球工控产业链的区域分化——发达市场受宏观政策影响更深,而新兴市场则受益于政策红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刚性需求。 市场竞争格局与主力厂商份额演变 在市场整体收缩背景下,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和客户粘性仍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。2023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市场占比达54%,与2022年基本一致,其中鹏鼎控股和欣兴电子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。 2023年的工控用多层板市场中,鹏鼎控股蝉联全球第一,份额从16%升至18%,其优势在于高端多层板的稳定量产能力和对ARM架构产品的提前布局。欣兴电子以13%的份额位居第二,持续深耕工业自动化与汽车电子领域,其高密度互连板(HDI)技术在工控设备微型化趋势中赢得先机。龙宇电子、东山精密与美国迅达科技(TTM)分别以9%、7%、7%的份额紧随其后。 2022-2023年全球工控用多层板市场份额占比变化 

数据来源:行业调研数据整理 技术演进与产品创新方向 面对市场波动,技术升级成为破局关键。2023年工控用多层板的创新主要围绕三大方向: 1、架构优化:ARM架构凭借低功耗、高集成度优势,持续替代传统x86工控板,满足工业设备对能效和空间敏感性的需求; 2、微型化与高可靠性:尺寸更小、防护等级更高(如IP67防尘防水)的多层板在机器人、移动工控设备中加速渗透; 3、智能化融合:支持边缘计算和实时数据处理的工控板逐步普及,为工业物联网(IIoT)提供底层硬件支撑。 未来展望与增长动力 短期调整并未改变长期增长逻辑。工业4.0与智能制造战略的全球推进,将持续释放工控多层板需求,其中有两大领域潜力突出。首先是AIoT融合应用,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场景落地,驱动多层板向高算力、低时延方向升级;其次是新兴市场渗透,东南亚制造业崛起带动本土自动化需求,泰国、越南等地的PCB产能扩建已初具规模。 2023年的市场收缩是全球工控产业链阶段性调整的缩影,而非长期趋势的逆转。随着制造业库存周期触底回升、AI驱动的新型工业化浪潮兴起,工控用多层板市场已进入复苏通道。头部企业通过份额提升证明:技术领先性与产品创新力是抵御周期波动的核心壁垒。未来五年,随着工业自动化向智能化跃迁,支持边缘计算、高可靠通信的多层板将迎来爆发窗口,为具备技术储备的厂商创造新一轮增长机遇。 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|